Table of contents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发生了三场 "平行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框架下的冲突。 前两场战争中,芬兰与苏联对峙,而最后一场战争中,芬兰军队面对的是其在前一场冲突中的盟友德国。
芬兰与苏联的第二次战争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这是唯一一个有大量犹太士兵与纳粹同台作战的例子。 据估计,总共有300名芬兰犹太人参加了1939-40年的冬季战争和1941-44年的延续战争。
1942年,希特勒与芬兰总统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
虽然芬兰没有签署《三方条约》,也没有成为轴心国的一部分或附属国,但它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苏联,这使它成为纳粹德国的盟友或'共同交战国'。
See_also: 5起获准在军事上使用毒品的事件这种安排从1941年11月芬兰签署《反共产国际条约》开始,一直持续到1944年8月,当时芬兰新政府与苏联谈判达成和平,并默认转而效忠于盟国。
芬兰与苏联的战争
1918年初,俄国革命蔓延到芬兰,因为在俄罗斯帝国崩溃之前,芬兰是俄罗斯帝国的一个自治部分。 结果是芬兰内战,社会民主的红芬兰(与苏联结盟)面对与德意志帝国结盟的保守的白芬兰。 战争以红卫兵的失败而结束。
See_also: 不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丘吉尔和英国1920年被遗忘的战争冬季战争(193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三个月后,由于芬兰人拒绝向苏联割让领土,苏联入侵了芬兰。 冲突以《莫斯科和约》的签署而结束。 苏联获得的芬兰领土和资源比它一开始要求的要多。
延续战争(1941-44年)
冬季战争结束15个月后,两国开始了另一场冲突。 对芬兰来说,这只是冬季战争对苏联交战的延续,但苏联认为这是与德国战争的一部分,因为芬兰人与第三帝国结盟。 德国也认为这场冲突是其在东线战争的一部分。
这就是延续战争,约有300名犹太芬兰士兵与纳粹德国的士兵并肩作战。
虽然希特勒认为芬兰人是有价值的盟友,但芬兰领导人普遍对这种关系感到不舒服,这种关系是出于需要而不是共同的世界观。 芬兰与俄国接触的动机是为了收复它在冬季战争中失去的领土。
二战时期芬兰的犹太人待遇问题
自1917年底芬兰从俄罗斯独立出来后,芬兰的犹太人就享有与芬兰公民平等的法律权利。
与其他欧洲轴心国盟友和《三方条约》签署国不同,芬兰没有受到纳粹的控制。 它也没有将其犹太人口交给纳粹的政策,只是将他们送入死亡集中营。
在战争期间,芬兰的犹太人口约为2000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这样一个小国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虽然海因里希-希姆莱要求芬兰交出犹太人,但芬兰政府并没有遵守。 对于德国来说,战略军事联盟更为重要。 一个可耻的例外是将8名犹太难民交给了盖世太保,后者将他们送往都去了奥斯威辛。
芬兰通过谈判将其他160名难民转移到中立的瑞典,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安全。
拉普兰战争
1944年8月,芬兰与苏联媾和,其中一个条件是将所有德国军队赶出芬兰。 这导致了拉普兰战争的发生,这场战争从1944年9月持续到1945年4月。 虽然芬兰军队在人数上大大超过德国人,但他们得到了俄罗斯空军和一些瑞典志愿者的帮助。
德国的伤亡人数几乎以2比1的比例超过了芬兰,冲突以德国撤退到挪威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