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原因

Harold Jones 18-10-2023
Harold Jones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可能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如果你对当时的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你会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动乱、经济纷争和日益增长的权力欲望的大熔炉。

归根结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希特勒的崛起和他建立一个统治性的第三帝国的决心,但这并不是战争的唯一原因。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原因。

1.《凡尔赛条约》和德国的复仇欲望

1918年11月11日,在战争疲劳和饥饿的平民背景推动下,德国战斗人员感到被背叛了,在贡比涅签署了停战协议,国内政治动荡。

这时一些高调的煽动者是左翼犹太人,这助长了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不忠的阴谋论,后来在希特勒为德国准备另一场战争而奠定心理基础时,这种阴谋论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在凡尔赛的德国代表:Walther Schücking教授、帝国邮政部长Johannes Giesberts、司法部长Otto Landsberg、外交部长Ulrich Graf von Brockdorff-Rantzau、普鲁士国家主席Robert Leinert和财务顾问Carl Melchior

图片来源:Bundesarchiv, Bild 183-R01213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 via Wikimedia Commons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经历使战胜国及其人民迫切希望避免重蹈覆辙。 在法国人的坚持下,《凡尔赛条约》的条款具有极端的惩罚性,使德国一贫如洗,其人民感到受到伤害。

因此,民族主义的德国人对任何有机会纠正凡尔赛耻辱的人提出的想法越来越开放。

2.经济不景气

经济衰退总是可以依靠创造公民、政治和国际动荡的条件。 恶性通货膨胀在1923-4年严重打击了德国,促进了希特勒事业的早期发展。

虽然经历了复苏,但魏玛共和国的脆弱性因1929年的全球崩溃而暴露无遗。 随后的大萧条又帮助创造了条件,如广泛的失业,促进了国家社会主义党的致命崛起。

一家面包店前的长队,柏林,1923年

图片来源:Bundesarchiv, Bild 146-1971-109-42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 via Wikimedia Commons

3. 纳粹意识形态和生活空间

希特勒利用《凡尔赛条约》以及该条约和战争失败给德国人的自尊心造成的凹痕,重新灌输了一种(极端)民族自豪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 "我们和他们 "的言论为前提的,这种言论将德意志民族与雅利安人凌驾于所有其他种族之上,其中对斯拉夫人、罗姆人和犹太 "非人 "特别蔑视。 这将在纳粹霸权时期产生可怕的后果,因为他们寻求 "犹太人问题 "的 "最终解决方案"。

早在1925年,通过出版《我的奋斗》(Mein Kampf),希特勒就勾勒出一个意图,即在包括奥地利在内的重组领土上统一整个欧洲的德国人,然后在这个新帝国之外获得大片土地,确保自给自足。

See_also: 德国输掉不列颠之战的10个原因

1939年5月,他明确提到即将到来的战争与向东追求 "生命之域 "有关,这指的是整个中欧和俄罗斯,直至伏尔加河。

4.极端主义的崛起和联盟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片的政治空间被极右和极左的参与者占据。 斯大林被希特勒确定为未来的一个关键对手,他担心德国在领土上被夹在东部的苏联和西部的布尔什维克西班牙以及法国左派政府之间。

因此,他选择了干预西班牙内战,以加强右翼在欧洲的存在,同时试验他的新空军和它可以帮助提供的闪电战战术的有效性。

在此期间,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加强,墨索里尼也热衷于保护欧洲的权利,同时从德国的扩张主义中获得第一的利益。

1936年11月,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主义条约》。 在华尔街股灾之后,日本人越来越不信任西方,并企图以一种与纳粹在欧洲东部的目标相呼应的方式征服中国和满洲里。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在柏林签署了《三方条约》。 从左到右坐着的是日本驻德国大使萨布罗-库鲁苏、意大利外交部长加莱亚佐-西亚诺和阿道夫-希特勒。

图片来源:公共领域,通过维基共享资源

See_also: 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如何看待VE日?

从表面上看,最不可能达成的外交协议是在1939年8月签署的《纳粹-苏联互不侵犯条约》。 在这一行为中,两个大国有效地分割了存在于它们之间的东欧 "缓冲区",为德国入侵波兰铺平了道路。

5. 绥靖主义的失败

美国的孤立主义是对美国最终卷入的1914-18年欧洲事件的直接回应。 这使得已经被另一场战争的前景吓坏了的英国和法国在紧张的战时时期的世界外交中没有一个关键的盟友。

这一点最常被强调的是没有牙齿的国际联盟,它是凡尔赛的另一个产物,显然没有完成其防止第二次全球冲突的任务。

在1930年代中期,纳粹不顾《凡尔赛条约》,在没有英国和法国的批准或抗议的情况下重新武装德国。 德国空军成立,海军部队扩大,并开始征兵。

在继续无视条约的情况下,德国军队于1936年3月重新占领了莱茵兰。 同时,这些事态发展增加了希特勒在德国国内的传奇色彩,并提供了急需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元首将对外绥靖推到极限。

1937-40年的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是与绥靖纳粹德国关系最密切的人。 在凡尔赛宫对德国提出的报复性条件意味着许多其他潜在的希特勒挑战者选择承认德国对苏台德地区的权利并完成对奥地利的安舒斯,而不是与他对抗并冒着激起战争的危险。

这种态度导致了慕尼黑协议的签署,没有对希特勒的要求提出质疑,这让希特勒大吃一惊,张伯伦在返回英国后对此表示了臭名昭著的庆祝。

在1939年之前的几年里,英国和法国公民对和平的压倒性偏好继续占上风。 丘吉尔和其他警告希特勒威胁的人被打成战争贩子,就突出了这一点。

在希特勒于1939年3月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剩余部分后,公众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对慕尼黑条约的蔑视。 张伯伦随后保证了波兰的主权,这是德国在欧洲的统治前景所迫使的沙中线。

尽管许多人仍然选择相信现在不可避免的战争前景是不可想象的,但1939年9月1日的德国行动标志着欧洲新的重大冲突的开始,距离 "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 "结束只有21年。

标签。 阿道夫-希特勒

Harold Jones

Harold Jones is an experienced writer and historian, with a passion for exploring the rich stories 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With over 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journalism, he has a keen eye for detail and a real talent for bringing the past to life. Having traveled extensively and worked with leading museum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Harold is dedicated to unearthing the most fascinating stories from history and sharing them with the world. Through his work, he hopes to inspire a love of learning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eople and events 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When he's not busy researching and writing, Harold enjoys hiking, playing guitar, and spending time with his family.